從人民英雄紀念碑那邊 過對面 見毛伯伯圖像
從他的下方一直走過去故宮 導遊-dudu姐 說這群龐大的宮殿群佔地78萬平方米
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所沿用的宮殿
由明代的洪武帝到清代的溥儀皇帝 都在這生活喔
如果你認為古裝的劇集都從北京紫禁城取景
那就大錯特錯了 別以為全部講朝廷
什麼什麽朝代的都要到歷史發生的真確地方拍
其實全部都在横店取景
其中有《金枝慾孽》《垂帘听政》《流離王妃.末代皇弟》多齣戲 北京政府批准在這拍
我就覺得係因為唔想破壞這裏的環境和唔想流失過多的客源
因為故宮係旅遊業當中佔頗大的份 拍幾天都沒了幾十萬收入 一個人收費¥60
一天有幾百多團旅遊團 .....
可觀的收入喔 \◎^、ゝ^)ノ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
只看大門都令人嘩然! 高人一等 我諗都成四五米高呀
究竟當時的人係點樣起嫁
四五米高的大門上面仲有一系列的城樓
個時的宏偉 文字真係概括唔到 只可以用百幾個"嘩"字黎形容
一入大門後有一條康莊大道直接連接到午門 旁邊有大柳樹
我們的行程:
1. 午門
2. 太和門
3. 太和殿
4. 中和殿
5. 保和殿
6. 乾清門
7. 乾清宮
8. 交泰殿
9. 坤寧宮
10. 御花園
11. 神武門
沿著一條中軸線走 畢竟都是參加旅遊團
有充夠的時間走完全程已經很好了
何況當時天氣真的很好 只得零下七八度
看下紅牆的狀況真的是"汗" 是沒有翻新吧?!
不過眼見高高的城門 當時待衛在上面觀察在下的每個人的動作
真的很厲害呢
故宮的平面圖 我們就跟中間的大殿走
很奇怪地有日文字呢!
故宮裏的內金水橋 在太和門的廣場中央
一共有五條白玉拱橋 橋上的白玉石欄板上刻有
栩栩如生的行龍圖 經過多百年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
太和門 太和殿 中和殿都是 舉辦大朝典禮用的 如皇帝登基 册封皇后 太子都在這裏進行
我們一行四十幾人浩浩蕩蕩走入去紫禁城 這幅神秘又會令當時人迷失的地方
可見中間的樑柱 顏色並沒有退減
都以柔和的顏色做配合 其中紅 綠 金 藍為主要色調! 因為褔祿壽的關係!
跟著有太和殿
共有三條石梯通往太和殿主殿
中間的那條梯是供皇上行 左右兩旁則大臣 官吏行
太和殿曾經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築(當然在明清兩代的期間呢)
抬頭望起見到屋檐 見到鬥栱是我國獨特的結構 到明清朝代 更加富有裝飾性 甚至貼上金箔
我要用海量的相片攻撼大家雙眼!
有很多的銅製鼎 其實古時皇帝自命天子
在皇帝會去到或經常去的地方都會想自己的地方都有一種天上的地方
所以就在銅鼎內燃燒香木 散發優香
威武的銅獅像 手工仔細得很
聽說這些鼎 是舖上金薄的 但清代亂軍作反時
全給偷走了 相反這些建築日本軍沒有燒去掉 是因為這裏太有文化藝術的關係
石梯旁的龍雕~不僅飛騰于崇高莊嚴的殿堂上 到處都舞動著各式的龍紋
保和殿
保和殿中是“皇建有極”匾 為乾隆御筆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
兩邊是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面是御花園
乾清宮成為舉行內廷典禮活動
引見官員 接見外交大臣的地方
也同時是清代皇帝死後的停欞的地方 代表壽終正寢
乾清宮是皇帝平時上朝處理政務的地方 同時是康熙皇帝的前時寢宮
正大光明也是康熙御筆親提
牌匾後有一段的故事 建立秘密立儲的制度
皇上在適時立皇太子的秘密諭旨藏在匣內
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 在皇帝駕崩後 由前大臣共同拆啟